我記得在大學時,一位機械設計教授給班上出了一項作業。我們有一週的時間,每一個人只能用某個較大型組件的2D繪圖測量值和部分視圖來為該組件部分進行建模。接著,我們必須回頭試著理解如何利用其他同學所建立的零件來進行裝配。我們試著拼湊出一頭大象的3D拼圖,但與我們每一個人相關的主觀性卻是成功組裝的妨礙。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拼湊出全貌。又有時候是建模的比例不對,因而讓這隻大象有三條正常尺寸的腿,以及一條巨無霸象腿,大到您會以為是現實生活中的象鼻!
這種的情況在學校裡是一件引人注目且具教育意義的趣聞,但如果換作是在生產力環境,事情可能會有點棘手。想像一下:一位工人花太多時間才了解轉換程序的指示,導致大部分的製程停止,因此讓生產延宕並直接影響到營收。或者,訓練手冊中詳細描述的其中某個步驟含糊不清,以至於三位不同的技術人員會以三種不同的方法,為現場三位截然不同的客戶執行相同的程序,導致機器的維護結果產生差異。不再那麼有趣了,對吧?
進入:擴增實境
利用像是擴增實境(AR)等解決方案,我們便能夠確實避免這些狀況的發生。AR可以讓我們的團隊從單一儲存庫取得資訊,該儲存庫能夠根據新設備和/或程序進行更新,並且將這些變更即時傳遍我們的所有組織。這項技術以及IIoT (工業物聯網)和分析會直接影響我們公司的績效,根據McKinsey的資料:
- 成本降低10%到40%
- 生產力提高20%到30%
- 重複查訪進行現場作業減少5%到20%
- 現場作業的差旅時間減少5%到30%
最後,落實AR技術的結果可以轉化為更好的企業營運、改善訓練、提升使用者體驗,以及讓團隊能夠發揮創造力。不過,即使我們知道知識只能在一個地方獲得,主觀性也可能存在。那麼該怎麼做?
發揮創造力
即使我們已經有創新的方法,但有時我們會很習慣過去的方法,會試著以我們過去採用的相同方法來處理事情。好消息是,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透過AR解決方案來創作內容的優勢,在於對共用資訊的最低限制。我們可以透過即時通話提供遠端協助、透過主題內容專家的雙眼創作內容,以及利用我們所有的媒體與動畫模型來製作引人注目的工作模型。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滿足我們團隊的需求,我們就能避免主觀性。
AR體驗是結合各項關鍵資訊和使用者友好介面的一系列數位元素,該介面可以根據我們的喜好進行設計,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從厚重的印刷手冊中完成過渡。我們可以用印刷指示所無法做到的方式來加以說明,從3D電腦輔助設計(CAD)到視訊,以一種所有使用者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程序。即使我們掌握這些資訊,使用者介面可能也需要稍加設計。最後目標是讓資訊可以取得、能夠理解並具有意義。AR解決方案可以用來做為我們實現此目標的工具。
創造AR體驗的10項原則
我可以提供的一些建議,是遵循我從認知設計所學習到的一系列原則。在建立AR體驗時,您應該考慮:
- 標準化。確保類似的程序/機器/體驗能夠以相同的方式發揮作用。資訊和指示在顯示上的連貫性。
- 使用造型。確保(根據使用者已知的特定模式)體驗符合預期。
- 協調各項控制與設備配置。設定各項元素,讓必須處理的事項顯而易見。
- 簡化資訊的呈現。無論資訊量有多大,務必以最簡單的方式顯示在容易閱讀的介面上。
- 以適當的細節呈現資訊。注意需要這些資訊的情況。
- 呈現清晰的圖像。圖像必須可以辨別、清晰可見,以及容易理解。
- 使用備援。以多種方式提供相同的資訊。
- 使用樣式。以各種樣式排列,讓資訊更容易了解
- 提供可變化的刺激。不同的圖形、圖像、照明、聲音。
- 提供立即回饋。知道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確的能力。
利用這種方式,您可以確保資訊不會遭到誤解,並且擁有可以讓任何人遵循相同指示而不帶(或較少)主觀性的基礎。所以,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現在是什麼讓您猶豫不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