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部落格 | 數位轉型
Recent ActivityRecent Activity

「雲端+邊緣」的協調兼容在IIoT時代嶄露光芒

「雲端+邊緣」協調兼容的生態系統,隨著工業物聯網的發展因應而生。了解如何透過採用「雲端+邊緣」生態系統來提升效率。

分享:

LinkedInLinkedIn
XX
FacebookFacebook
PrintPrint
EmailEmail
Multiple circuit boards in racks in a row

尖端產業的特色之一,便是眾多不同的工業據點被分配到的裝置數量會日益增加。隨著營運時間拉長,無可避免有些裝置偶爾會出錯。為了提早發現問題與採取預防措施,就必須要追蹤其運作狀態。傳統的做法是,經常派遣維護工程師前往廠區巡察。不過這所產生的成本相當可觀,而且有些問題多半仍難早期發現。

工業物聯網(IIoT)的發展讓廠區裝置聯網的目標得以實現,如此一來就能在統一的地點持續不斷地監測營運狀態。不論發生任何情況都可即時由雲端監看,且一旦發生故障,工程師簡單就能找出問題所在並立刻採取行動。

隨著愈來愈多裝置聯網,資料量也逐漸攀升。製造商和使用者不僅訴求維護效率提升,更需要從資料獲取更多洞見來促進成長。這代表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資料,以及更理想的處理與分析程序。所有這類的需求使得「雲端+邊緣」IIoT生態系統的協調兼容遭遇到更大技術挑戰。

 

1. 收集的資料來自眾多不同裝置

部署在工業據點的裝置持續擷取來自於該據點不同環節的資料,同時對機械和環境進行監看。由於這些裝置採取不同介面(序列埠、乙太網路連接埠、藍牙、Wi-Fi等),要從這些全部的介面擷取資料並不容易。廠房內眾多不同類型的裝置持續產出龐大資料,對於將收集和處理這些資料的閘道是一大挑戰。

不同的裝置會以不同的協定進行通訊,即便屬於相同類別,仍可能有多重選項。甚至部分製造商是透過其私人的通訊協定。由於大多數傳輸資料的傳統閘道僅支援其中少數協定,這導致使用者的相容性問題。此意味著單一據點需要有數種不同閘道,換言之需要投入大筆的設備開銷,且品牌轉換的成本高昂。

由於廠房自有的裝置愈加多元,使得前述問題變得更加急迫,必須要將多重工業通訊協定整合在一起,並且必須與私人的通訊協定相容,好讓不同來源的資料能夠在單一而「全方位一體」的IIoT閘道上傳送。


2. 邊緣上的處理前資料

在雲端運算的時代,資料係上傳到雲端進行處理、儲存和分析。隨著持續不斷產出的龐大資料,對於雲端的負載也逐漸加重。試想一下先將資料逐個傳送到雲端,等候雲端接收完全部資料後以指令回覆(或有時不會有任何指令),接下來才能採取下一步動作。這代表資料傳輸會有明顯延遲。即便5G能支援高速,但不變的是雲端仍有資料超載問題。

邊緣運算的概念因應而生。藉由預先設定的條件或編程工具,來自不同裝置的資料便可在鄰近其產生源頭的位置(即「邊緣」)被篩選,將可以就近處理的部分挑選出來。舉例而言,若達到特定臨界值,閘道會傳送警報給維護人員來做出立即回應,或者變更PLC參數。此外,也能在符合某些條件下經由I/O控制其他的下游裝置,以令使用不同協定的控制器可彼此互換資料。

接下來可將其餘「已清出」的資料傳送到雲端。這不僅能節省資料流與頻寬,更重要的是舒緩雲端超載的負荷。

 

3. 資料上傳雲端

當今的世界受到資料驅動的比重日益提高。雲端作為IIoT生態體系的核心部分,在集中化管理、資料分析和決策等方面扮演要角。

正如同收集資料的裝置有不同通訊協定,不同雲端的連線與互動方式也各異。雲端與邊緣所要求函數之間的互動邏輯也各有不同。因此,傳送資料至雲端可帶來大量的閘道與雲端整合工作。

雲端閘道讓系統整合商得以輕鬆與雲端連線,大部分使用者也需要自訂與雲端的互動模式來上傳資料。所幸隨著科技不斷進展,當今的雲端閘道通常可支援主要IoT雲端。雲端設置只需要短短幾個步驟就能完成,有利於資料能便捷地從來源輸送至雲端。

雖然系統整合商設法從雲端監看每個環節來確保系統正常運作,但製造商仍需以SCADA管理其工廠。因此,此閘道能夠讓本地的SCADA系統由工業通訊協定獲取資料,以及從MQTT存取雲端。

 

4. 推動數位專案

完成全體數位化需要歷經一段時間。展開一個新的專案,通常要投入許多心力來準備裝置、加以整合以及設計應用程式。但在變遷迅速的時代中,時間極為寶貴。

「雲端+邊緣」解決方案的部署和設置應該要非常容易,所以即便是新專案也能儘快在短時間內推行。隨著愈來愈多管理工具興起,標配幾乎都是可從雲端平台來管理這些閘道。可支援網頁設置,並匯入和匯出設定值。部署和批次管理作業可在平台上輕鬆達成。

為了讓專案在發展過程中,仍然滿足不斷改變的事業需求且彈性化應對新的要求,量身自訂就變得不可或缺。舉例來說,雲端平台需要透過反覆修正以取得來自閘道的不同支援。當資料分析愈加深入,某些對邊緣資料處理的邏輯也需要調整。

 

摘要

雲端與邊緣在IIoT中的合作極為密切。藉由「雲端+邊緣」高效率的協調兼容,讓我們能更加充分運用邊緣技術、即時掌握現場動態、確保裝置能有效而穩定地運作,以及進而實現更為理想的使用者體驗。藉由更有效率且更穩健的資料庫條件,將可帶來產品改良與參數優化的更優異洞見,增強我們在工業4.0時代的市場競爭力。

已發佈 2022年6月29日

主題: FactoryTalk Edge FactoryTalk InnovationSuite

Peng Cai
Peng Cai
Senior Product Manager, InHand Networks
聯絡方式:
訂閱

訂閱 Rockwell Automation,並直接於收件匣接收最新的新聞、思惟領導力與資訊。

訂閱
為您推薦
Loading
  1.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Rockwell Automation 首頁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2.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公司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3.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最新消息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4.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部落格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5.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雲端+邊緣」的協調兼容在IIoT時代嶄露光芒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請更新您的 cookie 設定以繼續.
此功能需要 cookie 來改善您的體驗。請更新您的設定以允許這些 cookie:
  • 社群媒體Cookie
  • 功能Cookie
  • 性能Cookie
  • 行銷Cookie
  • 全部Cookie
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設定。想了解更多訊息,請參閱我們的 {0} 隱私政策
CloseClose